两对夫妻选择抱团养老,没半年就散伙,64岁大妈:老伴差点没了
哎,您还别说,现在这社会啊,变化那叫一个快,各种新鲜事儿就跟雨后春笋似的,一茬接着一茬往外冒。就说这养老吧,以前大家脑子里那根深蒂固的观念,就是养儿防老,觉得老了靠子女,那才叫稳稳当当的幸福。可时代不一样喽,现在老龄化那趋势,就跟坐了火箭似的,蹭蹭往上涨,老人咋养老,一下子就成了全社会都在热议的大话题。
嘿,您想想,现在这社会,年轻人压力多大啊!天天为了那碎银几两,忙得脚不沾地,有的孩子甚至跑到外地,甚至是国外去闯荡。家里老人呢,虽然日子过得可能不差,物质上啥都不缺,可这心里头啊,总觉得空落落的,缺了点啥。这养老方式啊,也是五花八门,啥样的都有。有的老人还是老传统,觉得靠子女养老最靠谱,天天盼着孩子能多回来看看;有的老人呢,觉得去养老院也挺好,一群老伙伴在一起,热热闹闹的;还有那么一些老人,胆子大,想法新,搞起了“抱团养老”这种新模式。
展开剩余86%就说这64岁的吴琴大妈吧,她可就被这“抱团养老”给吸引住了。吴大妈和老伴儿结婚都三十多年啦,那感情,杠杠的,就跟那陈年老酒似的,越品越有滋味。他们的儿女也都不错,儿子在外地工作稳稳当当的,女儿更是厉害,跑到海外去发展了。按说这日子,该是美美的,可就是有一点,让吴大妈心里头直犯堵——太孤独啦!
您想啊,儿女都不在身边,平时家里就老两口儿。退休之后,他们在老家买了房,生活条件那叫一个好,养老金也够花,可就是这精神上啊,总觉得少了点啥。每天老两口儿,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,话题越来越少,不是各自坐在那儿看电视,就是抱着手机刷个不停,这日子过得,就跟一潭死水似的,没啥波澜。
嘿,有一天啊,吴大妈正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呢,突然就刷到了一篇文章,讲的就是“抱团养老”。文章里那几个老夫妻,住在一起,每天一起吃饭,一起散步,一起下棋,那生活,别提多有烟火气了,就跟一幅活生生的幸福画卷似的。吴大妈一看,这眼睛都直了,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就跟找到了宝藏似的,觉得这“抱团养老”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养老方式啊!
吴大妈兴奋得跟啥似的,赶紧就跟老伴儿商量:“老头子,咱家这房子这么大,空着也是空着,不如邀请一对夫妻来跟咱一起住吧?这样咱也能热闹热闹,不再这么孤单啦!”老伴儿一听,心里头有点犹豫,毕竟这跟别人一起住,谁知道会咋样呢,可看着吴大妈那期待的眼神,又不忍心拒绝,就勉强答应了。
吴大妈想着,这事儿得跟儿女通个气,毕竟儿女也是自己的心头肉嘛。她满心欢喜地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儿女,本以为会得到他们的支持,谁知道儿女一听,都皱起了眉头,纷纷劝阻。儿子说:“妈,这‘抱团养老’可不像您想的那么简单,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差别可大了,住在一起很容易发生矛盾的。”女儿也在电话那头附和:“是啊妈,您可得想清楚了,别到时候闹得不愉快。”
可吴大妈呢,这会儿正被“抱团养老”的美好前景给迷住了眼,根本听不进去儿女的话。她觉得,自己孤单了这么久,好不容易找到个能让自己开心的办法,哪能轻易放弃呢?再说了,她也没打算找陌生人,而是选择了自己多年的老朋友张兰夫妇。她觉得,跟老朋友在一起,知根知底的,肯定不会出啥问题。
为了让大家都放心,吴大妈还特意定下了规矩:房子免费让张兰夫妇住,但是日常花销各自承担,水电费和伙食费AA制,而且由她自己来记账。张兰夫妇一听,觉得这主意挺不错,既能跟老朋友住在一起,又不用花太多钱,就欣然同意了,很快便搬了过来。
嘿,刚开始的那段日子,那可真叫一个热闹啊!几个老人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一样,每天一起散步,一边走一边聊着天,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;一起下棋,在棋盘上杀得你死我活,那叫一个过瘾;一起做饭,你洗菜,我切菜,他炒菜,分工明确,不一会儿,一桌丰盛的饭菜就做好了,大家围坐在一起,吃着饭,喝着酒,有说有笑的,那氛围,别提多融洽了。吴大妈看着这热闹的场景,心里头那个美啊,忍不住感叹:“这日子,真好!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!”
可这好日子啊,就像那烟花一样,虽然绚烂,但持续的时间不长。半年不到,各种矛盾就像雨后春笋似的,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。
首先冒出来的,就是生活习惯的差异。吴大妈这人爱干净,家里头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,一尘不染。可张兰夫妇呢,生活习惯跟吴大妈不太一样。吴大妈发现,自己放在卫生间的毛巾,经常被人乱用,而且厕所用完后也不及时打扫,弄得脏兮兮的。吴大妈心里头有点不舒服,但一开始还是忍了,想着都是老朋友,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。可这问题啊,就像那野草一样,你不把它连根拔起,它就会越长越旺。吴大妈忍了几次之后,终于忍不住了,就委婉地跟张兰提了出来。张兰一听,有点不好意思,赶紧解释说:“哎呀,真不好意思,是我老伴没注意,我回去跟他说说,保证以后不会再这样了。”吴大妈见张兰态度诚恳,也就没再多说什么,这事儿啊,就算暂时化解了。
可这矛盾啊,就像那打地鼠游戏里的地鼠,你刚把它打下去,它又从另一个地方冒出来了。很快,新的问题又出现了。张兰夫妇爱看电视,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很晚才睡。他们看电视的时候,声音开得还挺大,吵得吴大妈和老伴儿根本没法好好休息。吴大妈本来睡眠就不好,这下更糟糕了,每天晚上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地睡不着,心里头那个烦啊,就像有只小猫在心里头挠似的。
这还不算完,张兰的老伴儿还有个习惯,让吴大妈特别尴尬。他经常只穿个大裤衩在客厅里休息,也不管有没有别人在。吴大妈每次看到,都觉得特别不自在,心里头直犯嘀咕:“这多不合适啊,也不注意点形象。”可吴大妈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张兰的老伴儿说,只能自己憋在心里,那滋味,别提多难受了。
吴大妈虽然心里头不舒服,但想着都是老朋友,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别把关系搞僵了,就一直忍着。可这忍啊,就像吹气球一样,吹到一定程度,就会爆炸。
真正让这“抱团养老”的泡沫彻底破裂的导火索,是一件让吴大妈特别气愤的事儿。她发现,自己的老伴儿和张兰的关系渐渐变得亲密起来,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,总是有说有笑的,言笑晏晏。而对自己呢,老伴儿的话却越来越少,有时候自己跟他说点啥,他都是爱答不理的。吴大妈心里头那个委屈啊,就像打翻了五味瓶,酸甜苦辣咸,啥滋味都有。她越想越生气,终于忍不住和老伴儿大吵了一架。她当众质问老伴儿:“你这么大年纪了,还想开始第二春吗?你把我当成什么了?”老伴儿被她这么一质问,也觉得特别尴尬,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子,场面一度十分尴尬,周围的气氛都凝固了。
这事儿发生之后,没过几天,张兰就借口儿媳要带孙子,需要他们回去帮忙,提出要搬回去住。吴大妈心里头清楚,这不过是张兰找的一个离开的理由罢了,但她也松了口气,毕竟这样尴尬的局面,她也不想再继续下去了。于是,两家人不到半年,就“分道扬镳”了,这“抱团养老”的尝试,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。
事后啊,有人问吴大妈,是不是后悔搞这“抱团养老”了。吴大妈一听,眼眶一下子就红了,声音有点哽咽地说:“悔死了,差点把老伴儿都弄没了。本来想着能热闹热闹,不再这么孤单,谁知道会闹成这样。”
从吴琴大妈的经历啊,咱们也能看出来,“抱团养老”这玩意儿,看起来是挺热闹的,就像一场盛大的聚会,大家聚在一起,欢声笑语,可实际上呢,里面潜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。不同家庭的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都不一样,住在一起,就像把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,很容易就变得乱七八糟,很难调和。所以啊,“抱团养老”这种模式,并不适合所有的老人。
那未来,老人到底该咋养老呢?这可真是个值得咱们好好思考的问题。我觉得啊,更合理的养老方式,或许得靠政府来出出力。政府可以通过社区、村镇等公共服务,去探索一些新的养老模式。比如说,在社区里建一些老年活动中心,让老人们有个地方可以一起聊天、下棋、锻炼身体;或者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,让年轻人定期去陪伴老人,给他们讲讲外面世界的新鲜事儿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。这样,老人们既能有人陪伴,又能避免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。
当然啦,子女在老人养老这件事上,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现在的年轻人啊,工作压力是大,可再忙,也不能忘了家里的老人。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咱们拉扯大,不容易啊。咱们得尽尽孝,多抽出点时间,回去看看他们。哪怕只是陪他们吃一顿饭,聊聊天,给他们捶捶背,揉揉肩,他们心里头也会特别开心。老人要的,其实并不多,就是希望能得到子女的关心和陪伴。
嘿,说了这么多,其实就希望咱们每个人都能重视起老人的养老问题。毕竟,咱们都有老的那一天,今天咱们怎么对待老人,明天咱们就可能受到同样的对待。让老人们真正安享幸福的晚年,这不仅是对老人的尊重,也是咱们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。所以啊,大家一起努力,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温暖、和谐的养老环境,让他们在晚年能过得舒舒服服、快快乐乐的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发布于:江西省